“‘十四五’以來,我市地級及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持續保持100%,12條入海河流穩定消劣,地表水國控斷面優良水體比例和劣Ⅴ類水體比例均達到國家考核要求。”在近日天津市生態環境局召開的“美麗河湖保護與建設”主題新聞發布會上,天津市生態環境局水生態環境保護處處長張震公布了這一系列成果,并系統介紹了天津市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通過統籌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治理、實施“一河一策”等舉措,全面推進美麗河湖保護與建設的實踐與規劃。

堅持源頭管控水環境治理持續深化 推進入河排污口規范化管理是深化水環境治理的重要舉措。天津市制定實施了《天津市入河入海排口排查整治工作方案》,將全市重點河流、水庫納入排查范圍,覆蓋工業、污水處理廠等污水排口以及城市、農村雨洪排口等各類排口,并組織各區按照“一口一策”原則開展分類整治,實現“有河皆查”“有口皆管”。
在工業污染源監管方面,天津市持續推動工業園區污水集中處置,目前市級及以上工業園區已基本實現污水處理設施全覆蓋。通過實施工業園區水污染整治行動,對園區內企業排口、雨污排水管網、污水集中處理設施等開展水環境問題調查評估,推動提升工業園區整體污水處理效能。
城鎮污水收集處理設施短板加快補齊。通過實施新建、改造污水管網、改造雨污混接點和合流制片區、新建擴建污水處理廠等工程項目,全市污水處理廠規模達到496萬噸/日,城市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98%以上。“經過系統治理,建成區黑臭水體已實現‘長制久清’,城市水環境面貌得到改善。”張震說。
強化科學調控水資源保障有力有效 天津市不斷完善河湖生態流量管理機制,著力加強河湖生態用水保障。通過積極爭取外調水源,統籌利用雨洪水和再生水實施河湖生態補水,每年向七里海、北大港、大運河等重要河湖濕地生態補水量超過10億立方米。七里海、海河干流等重點河湖生態水位(水量)保障方案得到嚴格落實,日常監測預警持續加強。截至2024年底,天津市重點河湖生態水位(水量)保障率達到100%。
在飲用水水源保護方面,天津市持續深化流域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落實引灤入津上下游橫向生態保護補償第三期協議。“津冀兩省市始終保持密切的對接會商、信息溝通和資源共享,通過聯合開展年度水質監測數據確認、協議實施績效評估、資金撥付、現場調研與交流座談等工作,持續加強引灤沿線水生態環境協同治理。”張震介紹說。“十四五”期間,黎河、沙河兩個入津斷面水質穩定保持在Ⅱ類,于橋水庫水質穩定達到Ⅲ類。
推進生態修復水生態系統穩步恢復 天津市積極推進水生態修復工程建設,先后實施津南區再生水利用及河道生態修復、武清區機場排水河、東麗區金鐘河、黃港一庫濕地、西青區王穩莊鎮水生態修復提升、北辰區衛河、寶坻區大唐莊鎮等多個生態修復項目。
北辰永定河泛區、武清永定河泛區與永定河水系連通工程的實施,實現了水資源的多源互補,持續提升河道水生態修復能力。濱海新區成功入選國家首批區域再生水循環利用試點城市,并于2024年順利完成總結評估。
針對湖庫富營養化與水華風險,天津市加強重要湖庫水華預警防控,綜合運用衛星遙感、手工地面監測等手段,每年開展于橋水庫水華監測與預警,嚴密監控于橋水庫等重點湖庫水質和水華動態。通過定期實施庫區增殖放流、菹草打撈工程,于橋水庫綜合治理與保護得到進一步加強。
水生態監測評估體系不斷完善。天津市開展了河湖水生態狀況本底調查,對薊運河、海河、大運河、于橋水庫等重點河流、湖庫的水生生物、水體緩沖帶進行調查監測,科學評估河湖水生態健康狀況。在美麗河湖保護與建設方面,積極組織申報生態環境部美麗河湖優秀案例,海河(河北區段)、子牙河(紅橋區段)、薊州區州河先后入選前三批生態環境部美麗河湖優秀案例。
展望下一步工作,張震表示,將立足“美麗中國先行區”的城市定位,錨定美麗天津建設目標,以美麗河湖保護與建設為統領,持續強化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統籌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三水”治理,以更高標準、更有力舉措持續深入打好碧水保衛戰。
來源:中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