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以下簡稱服貿會)于北京首鋼園盛大開幕。服貿會上,“兩園一河”成為熱詞。在首鋼園7號館內專門設置“兩園一河”展區,大幅規劃圖和沙盤勾勒出區域未來發展美好圖景。
很多市民平時逛公園、賞風景,北面可以去奧森、東面去大運河、南面去南苑森林公園,那西面能去哪?答案就是“兩園一河”。“兩園一河”中“兩園”分別是指園博園和首鋼園,“一河”即滋養北京城的母親河——永定河。“兩園一河”區域正處于西山永定河文化帶精華區的重要核心部分,是北京花園城市建設的精華片區,山水林田湖草資源豐富,集聚了紅色、歷史、工業、水利等多元文化資源,具有得天獨厚的生態本底和深厚的文化積淀。
以往,這三處各自發展,背水而長,彼此關聯度并不高。北京市委市政府從落實首都城市戰略定位、服務首都“四個中心”功能建設的角度出發,全面踐行人民城市理念,提出“兩園一河”協同聯動發展戰略。今年5月印發的《“兩園一河”協同聯動發展實施方案》提出,努力將“兩園一河”區域打造成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河湖、西山永定河文化帶的核心載體、水與城市活力共融的水岸客廳、西部地區高質量發展新引擎、踐行“兩山理論”的中國式現代化樣板,實現“山水京西、活力永定”的新圖景。
服貿會期間,中環報記者就“兩園一河”如何協同聯動發展等相關話題專訪北京水務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兩園一河”項目辦副主任康曉樂。
中國環境:“兩園一河”在北京整體城市發展中的戰略意義如何? 康曉樂:通過實施“兩園一河”協同聯動發展戰略,我們希望充分發揮這個區域水綠資源和場景優勢,推動城市功能與生態空間的滲透融合,破解區域“生態約束強、產業基礎弱、空間碎片化”的發展難題,進一步提升區域的綜合競爭力。
相比過去各自獨立的發展模式,聯動發展會帶來三方面顯著提升:一是突破空間阻隔,真正打通堵點,實現永定河區域東西縫合與南北貫通,構建整個區域的無縫銜接體系;二是形成資源集聚效應,推動關聯性游憩資源跨區域整合,實現從單一“景點”向復合型消費場景的轉型升級,實現組團聯動發展;三是促進資源互補協同,以綠帶產,實現生態、文化、產業等資源的統籌聯動,發揮疊加效應,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中國環境:這幅新圖景怎么落地呢? 康曉樂:我們可以從3個維度上來看。空間布局上,“兩園一河”協同聯動范圍為沿永定河自軍莊至宛平湖約22公里河段,區域總面積約92.5平方公里,以永定河為骨架由內向外構建形成濱水核心帶、文旅商體活力帶、產業滲透拓展帶的空間發展格局,其中,濱水核心帶扎實做好生態設施、韌性設施工程建設,豐富河灘游憩、水上活動等休閑場景;文旅商體活力帶以綠色空間聯動城市公共空間,植入文旅商體活力設施,創新消費新場景,構建一系列多元場景、業態各異的活力組團;產業滲透拓展帶以綠道、水系為紐帶,空間上繼續向外滲透,串聯周邊產業園區、重點功能區等,以綠帶產,將生態價值轉化為經濟價值。
任務安排上,結合“兩園一河”功能定位和目標,堅持整體統籌、精細設計,注重實用節儉,發揮市場作用,統籌安排了水、綠、路、視廊互聯互通,活化利用永定河文化,文旅商體活力提升,強化區域協同和市場化發展,政策機制改革創新以及啟動區建設等6方面重點任務和82個重大項目。
建設時序上,總體上分三步走:一年開展基礎建設,打造示范段工程,開展濱水核心帶建設工作;三年基本成型,基本完成文旅商體活力帶建設;長遠實現“山水京西、活力永定”發展圖景。
中國環境:在“兩園一河”項目的總體發展規劃中,你們具體承擔了哪些重要角色和責任? 康曉樂:北京水務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前身為北京水務投資中心,是北京市屬一級國有獨資公司,主要承擔北京市南水北調工程前期工作、工程建設、運行管理等職能,有效發揮南水北調工程在保障首都水安全等方面的戰略性、基礎性功能作用,負責“兩園一河”區域資源統籌、開發建設、招商引資和運營管理等工作,推動地區協同聯動發展,打造京西活力新空間。
在“兩園一河”項目的總體發展規劃中,北京水投集團是這個區域的投資運營平臺,作為推動“兩園一河”協同聯動發展的主要載體,以市場化方式開展沿線資源整合、開發建設、合作運營、溝通協調等工作。集團的角色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統籌規劃設計的參與者。結合市場需求在謀劃階段參與區域規劃設計,提前宣傳預熱、策劃推廣;二是政府資產授權經營的承接者。開展區域內水道、綠道、路網、視覺廊道等公共基礎設施的運營維護,以及輪渡、觀光火車、靜態交通等項目市場化運營,開展沿線文旅商體資源的開發建設等;三是公共空間品質提升的實施者。與區域相關主體協同,共同推進沿線歷史遺跡、地標建筑、博物館等的保護與活化利用任務,統籌推進公共空間的更新改造和功能提升,打造更高品質的市民休閑和文化體驗空間;四是公共服務設施建設者。對于區域內的公共服務設施和配套基礎設施實施建設,保障建設質量及建設進度;五是協同機制的參與者。作為市級協調機制的重要成員,主動加強與市區相關部門、屬地政府和合作單位的常態化溝通,推動跨區域、跨部門的高效協同。
可以說,北京水投集團在“兩園一河”協同聯動發展中,不僅是投資建設的重要參與者,更是市場化運營的探索者,集團以水為根本,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努力成為首都水源安全配置和高效利用的堅強保障者、首都水利設施的堅定建設者、首都濱水活力經濟帶的開發引領者、首都水務技術服務的開拓創新者。加快塑造“山水京西·活力永定”的新圖景。
中國環境:您認為“‘有景色、有活力、可持續’的城市濱水空間”這一目標如何與現代城市生活需求相結合? 康曉樂:“有景色、有活力、可持續”的城市濱水空間,不僅是一個環境愿景,更是我們回應現代城市生活多樣化需求的重要舉措。
一是以生態建設回應健康宜居需求。北京水投集團堅持生態優先,在推進水生態修復治理的同時,通過堤頂路提升等相關工程,完善驛站、停車、照明等配套,打造便捷可達的慢行系統,串聯園博園、首鋼園、永定河森林公園等資源,讓市民在家門口就能親水、近綠、望山、觀城,享受“出門可達、四季可游”的綠色走廊。
二是以文旅商體融合滿足多元生活需求。我們把文化、旅游、商業、體育、會展深度融合,打造“文化立根本、旅游引流量、商業筑活力、體育顯特色”的發展格局。這意味著市民既可以在河畔跑步騎行、參與體育賽事,也能在夜間市集、音樂演出和非遺體驗中獲得休閑與文化滋養。
三是以可持續發展支撐城市長遠需求。通過創新投融資機制,引入社會資本參與,探索“從輸血到造血”的運營模式,推動公共空間從依賴財政供養向自我造血轉型,形成綠色低碳、經濟可行、社會共享的長效機制。
因此,這一目標與現代城市生活緊密契合:它既保障了安全、綠色的生態空間,又創造了活力、多元的消費和文化場景,同時還能實現運營上的可持續,真正把“綠水青山”轉化為提升市民幸福感和推動城市活力的源泉。
中國環境:隨著規劃逐步推進,如何在確保水生態持續健康的同時,推動經濟和社會效益的提升? 康曉樂:我們始終把保障水生態安全放在首位。一方面,我們以水安全為前提,高質量推進水毀修復和生態修復工程,持續優化河道與灘地景觀,塑造“韌性、永續”的永定水岸,確保水環境的長久健康。同時,堅持“再野化”理念,營造本土多樣化的生態空間,讓市民能夠親近自然、享受綠色福利。
另一方面,在鞏固生態本底的基礎上,積極探索文旅、商業、體育等多元業態的深度融合,引入夜間經濟、水上運動、文化演藝和特色消費場景,打造“文商旅體展”一體化的綜合產品體系。通過產業、場景和資源整合,把綠水青山的生態價值轉化為金山銀山的經濟效益。
同時,注重公共空間品質提升和消費場景營造。例如,在服貿會期間,我們嘗試了攝影展、餐車市集等運營模式,既豐富了市民體驗,也為未來沿線的市場化運營積累了數據與經驗。下一步,我們將以堤頂路提升項目為起點推動各重點項目落地實施,并探索“政府引導+社會資本+市場化運營”的多元模式,實現從“生態修復”到“活力造血”的轉變。
總的來說,我們的目標就是在守住生態底線的同時,把“兩園一河”建設成一個既有山水之美、文化之魂,又能激發經濟活力、惠及社會民生的國際一流濱水空間活力帶。
中國環境:在推動區域協同聯動發展的過程中,如何加強與政府及其他相關部門的合作? 康曉樂:“兩園一河”涉及三區多部門,協同聯動是關鍵。一方面,北京水投集團積極融入市級協調機制建立常態化的溝通機制,確保規劃、建設、運營同向發力。
另一方面,我們加強與屬地政府及企業的聯動,與三區政府及相關部門保持密切對接,同時與區域重點主體協同推進,形成工作合力。
此外,在專業層面,我們還聯合國內外一流設計咨詢機構,共同研究產業策劃方案、區域藍綠空間布局、文旅商體導入和基礎設施建設等,借助多方智慧把握發展方向。
通過多層次、全鏈條的溝通協作機制,集團將以“政府引導、平臺實施、屬地聯動、條線協同”的工作體系,為“兩園一河”區域協同聯動發展提供堅實保障。
來源:中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