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是我國新時期治水方針。從2014年3月14日提出至今,其為我國水利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迭代升級河(湖)長制、推進水生態綜合治理、深化水資源利用方式變革……10年來,浙江沿著十六字治水方針,治水事業取得了歷史性成就。一組數據讓人稱贊:浙江以占全國2.8%的用水量,養育了全國近4.7%的人口,創造了全國6.6%以上的經濟總量。
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干。書寫治水護水新答卷的浙江,正不斷開創治水新境界。
水是生命之源。治水護水,培育良好生態,方能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在金華浦江,水晶加工曾是當地的支柱產業。2012年底,全縣擁有工廠和家庭作坊式水晶企業2.2萬家,每天有1.3萬噸水晶廢水、600噸水晶廢渣未經有效處理而直排。在浦江縣大畈鄉上河村,過去村里的小作坊機械轟鳴,粉塵遍天,直排的廢水讓壺源江成了“牛奶河”,河面漂滿死魚爛蝦,村內廣場上也堆滿了水晶廢料。
自2013年開展整治行動以來,浦江共關停淘汰水晶加工戶2.1萬余家,淘汰落后機器9.2萬臺。按照“園區集聚、統一治污、產業提升”的思路,當地將鄉鎮的“低小散”作坊淘汰整合,分批搬進產業園區,推進水晶產業集聚發展。

上河村一景。
如今的上河,清澈的壺源江繞村而過,靠著青山綠水和一幢幢明清古民居,昔日水晶作坊化身主題民宿和農家餐廳,村民們吃上了“旅游飯”。浦江不僅獲得全省首批幸福河湖試點優秀縣的殊榮,更連續九年獲得浙江省“五水共治”最高獎——大禹鼎獎。
這是浙江持之以恒取得的成績——浙江充分發揮河湖長制牽頭抓總、統籌協調作用,堅持治水與治山治林治田等相結合,系統治理河流2.6萬余公里,修復河湖生態緩沖帶1000公里,治理水土流失5077平方公里。
如果說,優化提升生態環境是以治水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一環。那另一方面,水利工程的建設同樣是治水護水、防洪保安的應有之義。
麗水松陽因此受益。當地通過構建水源調蓄工程、城鄉供水一體化工程及農村規?;┧こ痰?,構建了連通松陽主要河流、水庫、灌區的大水網。2022年,麗水松陽遭受了嚴重的旱情,得益于水網工程科學調度,全縣城鄉居民的生產生活沒有收到嚴重影響。
不僅如此,10年來,欽寸水庫、朱溪水庫等重點水源工程以及千島湖配水、浙東引水等引調水工程陸續建成,讓浙江初步構建了“西水東送”的輸水格局,全省年供水能力提升至270億立方米,高標準保障供水覆蓋人口增加6倍。
2023年,浙江全省完成水利建設投資784.8億元,新開工47項重大項目,27項重大工程投入使用。
如今,更智慧化的手段也應用到工程管理中。在杭州余杭,當地通過建設西險大塘建設期數字化平臺,升級水利工程建設管理應用場景,將參建的10余家單位納入管理,采集數據1.5萬余條。此外,當地還開發“大余智水”應用場景,破除數據壁壘,形成1000萬條的水利公權力監督“數據池”。
仔細觀之,浙江始終堅持系統觀念,從生態系統整體性出發,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于細節處見精微,實現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繡花功夫也不必可少。
八百里甌江,縱橫流淌在麗水的青山綠野間。沿著好溪順流而下,駐足于麗水縉云縣的杜橋堰,清澈的溪水中,不時可見暢游的魚兒。
生態的秘密便掩藏于此?!敖ǔ缮鷳B堰壩后,最直觀的感受就是村子變美了,河里活躍的魚蝦也變多了?!蔽逶平值蓝艠虼蹇傊涥愓子陆榻B。
原來,這里在2022年完成了生態化改造,為確保魚類暢快洄游,在堰壩主體右側以嵌入方式增設洄游通道??紤]到魚類洄游條件,洄游通道坡度約41度,每隔2米還設置了緩沖區,魚兒游累了“可歇歇腳”。如今,麗水修復全市100條河道,連通880公里以上生物洄游通道,改造堰壩550余座。
堅持系統觀念,平衡好保護與發展關系,浙江的探索遠不止這一例。生態堰壩的建設,不僅是對水生態進行保護修復,也重構了河湖生態系統。一個個完善的親水空間,也在推動鄉村振興和水旅游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從這個層面說,治水護水,更要用好這一方碧水,助力共同富裕。從“水凈”到“水美”“水富”,探索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浙江,也在因地制宜發展美麗經濟,實現文旅融合。
杭州余杭徑山鎮,地處太湖流域的北苕溪(徑山段)全長10.8公里,水清岸綠,魚翔淺底。過去,這里畜禽養殖嚴重污染了河道水質,岸線上也垃圾遍地。
在鎮里財政30萬元專項資金的支持下,小古城村里實施水生態環境綜合整治,并將民主協商模式運用到北苕溪治理中?!皬姆桨冈O計、實施過程到最后的管養維護,我們均邀請村干部、村民代表全程參與,共同打造百姓家門口的‘最美家鄉河’。”村黨委書記林國榮說,從劃定苕溪流域生態強制性保護范圍,實施農民建房、污水治理審批前置等舉措,全面實施“污水零直排區”創建,現在北苕溪的水質常年穩定在Ⅱ類。
露營、民宿、電商直播……良好的自然環境,帶動徑山鄉村旅游熱潮。徑山鎮小古城村人金汶斌還記得,2016年村里還是一片荒地,水質很差。借助優美的生態,金汶斌現在成為一名“農創客”,在北苕溪畔打造了5個露營營地和娛樂項目,也帶動了當地村民的收入同步提升。2023年,徑山鎮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53197元,生態富民優勢持續凸顯。

北苕溪旁的生態茶園。
作為“兩山”理論的發源地,這是浙江好山好水好生態打造“金山銀山”的縮影。從“五水共治”到美麗河湖,再到幸福河湖,目前浙江累計治理5萬公里河道,建成6100公里省級美麗河湖,老百姓的幸福感和獲得感也在不斷增強。
治水是一個系統工程,要久久為功,也要多措并舉,打開視野和思路。在浙江,更多的探索正在持續推進——
松陽在水網建設進程中,積極推進水利投融資體制改革,探索特許經營模式,引入社會資本;湖州安吉探索水土保持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全國首單水土保持生態產品交易即將簽約;麗水提出“取水貸”的概念,將水電站取水許可證作為抵押物來貸款,探索破解小水電綠色改造和現代化提升融資困境……政府與市場協同發力,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水利難題迎刃而解。
詩畫江南,河湖安瀾;秀水長清,水美業興。如今的之江大地,水利發展的生機活力不斷增強。無限風光中,一幅人水和諧的新畫卷正徐徐鋪展。
來源: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