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福州鼓屏路上某處一直持續不斷地往外冒清水,相關部門卻始終沒找到問題出在哪里。假如,福州的排水系統地理信息比較到位的話,這樣的查漏補缺就是小事一樁了。
昨日,福州市第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審議了福州市政府關于排水設施建設與管理工作情況的報告。
防洪排澇工程將向20年一遇標準靠近
東南快報記者在審議中了解到,在提升城區排澇能力方面,前期福州市排澇工程按5年一遇不漫溢的標準建設,較省住建廳要求的20年一遇的標準要低。2011年福州市開展了內河綜合整治工作,現內河基本可以達到該標準,但排水管網系統尚無法滿足標準。目前,福州市規劃局正在牽頭制定城區排水防澇規劃,將城市防澇系統、城市治澇系統和城市排水系統三者有機結合,并同步考慮城市土地利用規劃、城市豎向規劃、城市綠地系統規劃等專項規劃的需求,減少城市因降雨帶來的內澇災害,初步成果將于今年年底前完成。
開展地下管網完善性規劃編制
在修訂管網完善規劃方面,因近年來城市快速發展,建設的部分污水管網管徑偏小,無法滿足現狀污水的輸送能力,導致現狀管網內污水存在滿管的問題。
目前,福州市建委已委托市規劃院針對上述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并已開展地下管網完善性規劃的編制工作,目前已形成初步成果,如,該規劃中提出的洋里污水廠第二通道及光明港污水泵站(20萬噸/天)建設工作正在開展,預計2015年底前建成。
江北城區穿山挖隧洞防洪補水
在推進防洪補水工程方面,為加快福州市江北城區山洪防治工程與生態補水工程建設,將通過高水高排分流山地過境洪水,在城區北部穿山開挖隧洞,把各山谷與閩江對接,在截洪壩的作用下,汛期可將山洪引入隧洞直接排入閩江。同時,在枯水期還能利用排洪隧洞調度閩江水補入八一、斗頂、登云等水庫,對內河實施生態補水,以提高城區內河水環境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