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券報記者獲悉,為謀長遠加強長江流域水資源管理,水利部近日下達了長江流域取用水總量控制指標和水功能區管理目標,初步明確了長江流域取用水量總量2015年應控制在2060億立方米之內;2020年控制指標為2256億立方米。
水利部下屬中水潤澤咨詢公司相關人士透露,以此次長江流域試點為標志,未來將以各大流域為整體,陸續下達取用水總量控制指標并分解到各省。“十二五”期間,將初步建成以“三條紅線”為主脈絡的水資源管理制度。
相關分析指出,在政策推動下,節水灌溉、污水處理等相關水務板塊上市公司的持續盈利能力將顯著增強。
節水、污水處理行業受益
2011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加強全國水資源管理的“三條紅線”,即全國用水總量控制目標、用水效率指標和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并要求到2020年全國年總用水量控制在6700億立方米,到2015年全國萬元工業增加值的用水量要比現狀下降30%以上,全國農業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系數要從0.5提高到0.53以上,全國各主要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要提高到60%以上。此次長江流域水資源管理也明確,“十二五”期間,長江流域水功能區達標率應達到75%。
中投證券高級分析師賀在華表示,2011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從具體量化指標上提出未來水資源管理的思路,尚屬首次,凸顯國家對于加強水資源取用量控制的決心。而此次對長江水量量化指標的提出對市場釋放出的政策信號亦更加明確。他分析,對取用水量下達控制指標,將促使用水企業加強基礎設施和工業設備的節水改造力度,客觀上讓從事節水設備生產和節水工程承包的廠商廣泛受益。同時,對農業灌溉用水效率約束指標的提高,也將提升農業灌溉技術和設備公司的盈利能力。
此外,對于水質達標率的從嚴要求,也將繼續催化目前行情已穩步走高的污水處理行業的市場成長空間。據統計,“十一五”期間我國城鎮污水處理業總投資超3000億元,而截至2010年底,我國各主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不到40%。這相對于“十二五”60%的達標率要求,意味著未來五年污水處理市場還有一倍的增長空間。
而來自權威分析機構的測算顯示,未來五年我國水利水務市場規模可望達萬億元以上,其中城市供水板塊將超2000億元,而污水處理業則將突破7000億元規模。
記者注意到,目前國內節水設備和污水處理領域的公司發展均已初具規模,節水方面如新疆天業(11.89,-0.32,-2.62%)和湘電股份(24.53,0.11,0.45%)等已占據龍頭地位,而污水處理方面則形成了以威立雅、首創股份(5.96,-0.04,-0.67%)和被控水務組成的“第一梯隊”,日污水處理能力最高已達2000萬立方米。
“多龍治水”待改進
上述中水潤澤咨詢公司人士指出,作為落實用水量控制指標的第一步,即落實在各流域所轄省區分配用水量指標,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該人士指出,黃河流域所轄各省自上世紀80年代就實行了水量分配方案,但實施至今,各省之間依然存在著負責的水權之爭。“其他流域仍有可能存在類似情況,因此,現在相關部門正在加緊制定切實可行的各流域水資源分配方案。”
賀在華表示,水資源管理是系統工程,涉及部門繁多,相關政策出臺之后的落實可能會涉及部門或地方利益調整而出現困難,這將加大涉及此行業公司的經營風險。“以往‘多龍治水’局面一直未得到有效改善,各部門之間的利益糾紛必然會成為影響市場發展的重要因素。”他指出,種種不利因素給企業盈利帶來的經營風險,終將導致水資源管理向次優化滑落,對此需謹慎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