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從運城市城市排水工程規劃方案匯報會上獲悉,由江蘇省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編制的《運城市城市排水工程規劃》初步方案正式出爐。該方案按人口100萬,建設用地100平方公里的城市規模,對運城市城市排水工程規劃做了“一橫、二縱、四環、多湖”的格局設計,并在城區6大片區內規劃建設雨污分流兩大排放體系。建設規劃期限為近期2015年,遠期2030年,將完成對運城市城市排水工程的全面建設。
據了解,該方案規劃范圍以大運高速以南、西環路以東、濱湖路(鹽池)以北、東環路以西劃定。排水片區的劃分從排水系統的角度結合地理位置與行政分區,劃分為6個排水片區,分別為城南片、城北片、新區片、禹都片、鹽湖片、空港片。
依據方案規劃,運城城區排水水系將構建“一橫、二縱、四環、多湖”的格局。
“一橫”即加強姚暹渠全段疏浚、整治工作;“二縱”即改造北郊干河,形成北部核心排水通道和沿新馮路、圣惠路的新開河道;“四環”即新建五條支渠,與城市原有水系形成北部核心環、東部環形水系、西北部環形水系、西部小環形水系;“多湖”即新建北郊公園、王家營灘、西環路調蓄池等,形成多湖庫調蓄與景觀水系特征。
方案依照城市總體發展規劃,結合排水系統現狀,按照城市雨水利用和污水資源化環保原則,注重建立雨污分流的排水系統,將有效改進排水系統,促進環境保護,并削減污染排放,增加資源利用。在規劃排水體制上,城北、新區、禹都、鹽湖片、新建區域,采用雨污分流;城南、空港片采用截流式合流制,遠期逐步改造為雨污分流。
具體在雨水排放上,規劃城南片初期雨水進入合流管截流送往污水處理廠,其他雨水排入常硝渠;城北片雨水自然匯水流去南、西方向的排入北郊干河及王家營灘,向東流去的排入樊村水庫及安邑水庫;新區片雨水主要沿鋪安街、河東路、紅旗街雨水管排入八一水庫;禹都片雨水自然匯水主要向南、西方向流去,排入樊村水庫、上馬水庫引水渠及八一水庫;空港片雨水自然匯水主要向南、西方向流去,排入姚暹渠;鹽湖片雨水自然匯水主要向南流去,排入楊包滯洪灘。其中,關于泵站建設,采取近期保留,待城市雨污水排水體系形成后取消圣惠路泵站,擴建貨場西路、建北路、解放路、關公街泵站,新建王家營灘與西環路、鴨子池、湯里灘泵站,安邑水庫需要建設3座排水泵站。
對于污水排放,規劃城南片沿流經的合流管截流送入城西污水處理廠;城北片沿東方向的送入城東污水處理廠,沿南、西方向的送入城西污水處理廠;新區片、禹都片、空港片都隨附近的污水管道送入城東污水處理廠;鹽湖片新建鹽湖工業園區污水處理廠,尾水排入北郊干河。
目前,此規劃仍在進一步完善中。(記者 吳海濤 實習生 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