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環保局、市發改委新近聯合發布《北京市“十二五”時期環境保護和建設規劃》,重點強調污染減排和整體環境質量改善,在“十一五”控制二氧化硫和化學需氧量2項主要污染物排放的基礎上,新增氮氧化物和氨氮2項國家約束性考核指標,機動車污染和農業污染首次納入污染減排考核。
《規劃》提出到2015年,北京空氣質量二級和好于二級的天數不少于292天,“藍天”比例達到80%;空氣中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等6項污染物穩定達標,總懸浮顆粒物、可吸入顆粒物年均濃度比2010年下降10%左右,臭氧污染逐步減緩。此外,全市不達標水體中化學需氧量、氨氮等主要污染物平均濃度下降5%,地表水斷面水質改善率達到10%。
目前北京氮氧化物污染在空氣中的濃度比較高,年均值60多微克,高于40微克以下的全國平均水平。監測顯示,機動車尾氣對氮氧化物的貢獻率為40%—50%。因此北京對機動車污染“痛下殺手”,決定5年淘汰40萬輛老舊機動車,新車在2012年執行國V排放標準,并按地方標準配套供應相應油品。加快新能源汽車研發應用,到明年底示范應用超過5000輛。
削減化學需氧量和氨氮的排放量,最主要的措施,是增加污水集中處理能力。“十二五”北京將完成中心城7座污水處理廠建設,中心城污水處理率提高到98%,新城建成區污水處理率提高到90%,重點建制鎮實現“鎮鎮建污水處理廠”,全市新增污水日處理能力達到70萬噸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