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日,遼寧省政府在網站發布《遼寧省人民政府關于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意見》 。根據該意見,遼寧將不再批準新的地下水開采項目,已有的城鎮地下水取水工程除除應急備用水源外,將全部限期關閉。
為了加快保護地下水資源,遼寧省于去年年初就通過了《遼寧省禁止提取地下水規定》,從三個方面加強對地下水資源的保護:一、禁止新的提取地下水工程;二、限期關閉已有的地下水工程;三加強地上公共供水管網建設。
據遼寧省水利廳信息中心提供的資料顯示,遼寧現勘明的水資源總量約360億立方米,其中地下水資源量約120億立方米,全省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僅是全國人均占有量的三分之一。全省地下水年開采量為67.4億立方米左右,開采率高達94.2%,是全國地下水開發程度最高的省份之一,這也導致了一系列生態問題。
遼寧省水利廳副廳長王永鵬此前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遼寧中部地區由于城市集中、人口密集、經濟發展較快,污染造成缺水現象較為突出。中部地區水資源包括地表、地下總量開發利用率已達到約80%,而在國外一個區域水資源開發利用率達到50%基本就是上限。
以沈陽為例,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僅是遼寧平均水平的一半,全國人均占有量水平的六分之一。沈陽城區內地下水資源開發已達到極限,全市地下水漏斗區總面積超過200平方公里。此外,隨著工業和生活用水對農業用水的擠占程度不斷加大,農業用水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來自遼寧省農村經濟委員會的統計數據顯示,遼寧農業年平均可利用水為95億立方米,缺口在10億立方米左右,而因干旱每年造成全省糧食減產25億到50億公斤。
遼寧省并不是中國唯一因為地下水過度開發造成負面影響的區域。今年1月初,由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發布的《典型省份城鎮化進程中的地質環境問題及對策研究》報告顯示,過量開采地下水引發的地面沉降以及地下水資源衰減分別是東部和中西部地區面臨的主要地質環境問題。該研究選擇全國有代表性的四個省份作為樣本,包括江蘇、河南、甘肅和山東四省。
但是專家表示,考慮到遼寧省的重化工業的經濟結構,開展節水工作并不容易。遼寧省擁有大大小小千余家鋼鐵、石油開采和煉化企業,通常占據稅收榜單上前10的位置。
公共環境政策中心主任馬軍表示,非常高興聽到這個消息,但是對該政策能否有效實施表示擔憂。“地方政府一方面要保護地下水資源,一方面又要保證經濟生產不受影響,這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有專家指出,實際上鋼鐵廠才是消耗地下水的大戶,但是由于經濟因素的考慮,這種開采還是不可避免。對此,專家建議,政府應當從實際出發,協助企業轉變生產方式,提高水資源利用,逐漸尋找替代方式。制定過高的標準不是關鍵,關鍵是看如何執行。
除了工業和城鎮推廣節水工程,遼寧省去年啟動了1000萬畝節水灌溉工程,5年后全省的農田、果園有效灌溉面積將達到3500萬畝,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率平均將達到60%左右。
專家建議,應加快建立和完善城鎮化進程中的水資源保護體系建設,完善地下水資源開發利用監管體系。可以通過除了限制地下水開采、加強水利工程建設、加大水域治污力度等方式多管齊下,提高水資源利用率,合理調配水資源,實現地下水資源開采量和地下水環境質量的科學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