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了解,2009年2月26日,國務院公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抗旱條例》(國務院令第552號,以下簡稱《條例》),將抗旱工作納入了法制化軌道,為解決當前抗旱工作中存在的矛盾和問題提供了法律依據。為更好地貫徹實施《條例》,建立和完善與河南省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及抗旱減災要求相適應的抗旱保障體制機制,以《條例》為依據,結合河南省抗旱減災工作實際,河南省水利廳制定了該《細則》,并確立了抗旱工作的原則,對旱災預防、抗旱減災、保障措施等方面進行了全面規范,明確了各級政府、有關部門、單位和個人的權貴和義務,為解決當前抗旱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矛盾提供了法律依據。
該《細則》的頒布施行,不僅對促進河南省抗旱減災工作再上新臺階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而且《細則》規定,抗旱工作應當優先保障城鄉居民生活用水,統籌協調生產和生態用水。一旦發生特大干旱,除了暫停高耗水行業用水和暫停排放工業污水外,還將限時或者限量供應城鎮居民生活用水。
根據規定,河南的干旱災害將按照區域耕地和作物受旱的面積與程度以及因干旱導致飲水困難人口的數量,還將分為輕度干旱、中度干旱、嚴重干旱、特大干旱四級。在緊急抗旱期,有關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揮機構根據抗旱工作的需要,有權在其管轄范圍內征用物資、設備、交通運輸工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