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用水量的逐年增加,我市水的供求矛盾將越來越尖銳。如何應對水短缺、有效保護水源地安全等問題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記者從市水利局了解到,《廈門市水利發(fā)展第十二個五年規(guī)劃報告》日前已經編制完成。根據報告內容,“十二五”期間,我市將投入40多億元,開展一系列水資源保障工程,織成一張密實的水源安全防護網,不斷加強我市的供水能力,提高供水安全性。
新水源
形成“兩江三庫”水源體系
缺水就要找水。新水源的開發(fā)建設是“十二五”期間我市水資源保障工程中投入經費最多的,達16.5億元。
蓮花水庫是我市“十二五”規(guī)劃重點建設項目,目前正在緊鑼密鼓地建設當中。蓮花水庫工程位于廈門市同安區(qū)東西溪支流蓮花溪下游,匯水面積157平方公里,水庫總庫容3286萬立方米,計劃于2013年建成。建成后每年可向同安區(qū)和翔安區(qū)供水8776萬立方米,并明顯提高下游城區(qū)防洪能力。
從長泰枋洋龍津溪引水的工程,也可望于今年動工建設,計劃于2016年建成投用。龍津溪是九龍江的支流之一,上游位于長泰。那里水資源豐富,水質明顯優(yōu)于九龍江水,而且周邊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良好。工程就是要把那里作為廈門的水源地,把原水引入廈門。工程將建設儲水量達1.2億立方米的枋洋水庫。水庫將通過一條長13公里多的地下引水隧洞,向坂頭-石兜水庫供水。枋洋引水工程每年可向廈門供水1.87億立方米。這項工程將成為廈門新的生命線之一。屆時我市將形成以九龍江北溪引水、龍津溪引水和汀溪水庫群、石兜水庫、蓮花水庫為主的“兩江三庫”骨干水源工程體系。“十二五”期間,我市還要適時啟動任畬水庫、祥溪水庫的前期工作,滿足中遠期供水需求。
老水源
盤活整合現(xiàn)有水資源
除了開發(fā)新水源,十二五期間,我市還要盤活、整合現(xiàn)有水資源,計劃投資7.09億元,對九龍江北溪引水、汀溪水庫群、石兜坂頭水庫、古宅水庫等現(xiàn)有水源進行挖潛配套。
北溪引水左干渠在龍海境內有6.4公里的明渠,起自江東橋進水閘,終于田邊暗涵進口。這段明渠抵御外來危害的能力非常薄弱,造成廈門市供水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為了確保安全的供水環(huán)境,使原水水質得到保障,北溪引水左干渠改造二期工程于2009年12月動工,目前工程已經進入收尾階段,年底就將完工,實現(xiàn)試通水。
汀溪水庫群(汀溪水庫、溪東水庫、小坪水庫、竹壩水庫)是廈門市四大生活飲用水源之一,為同安、翔安兩區(qū)生產生活用水和農業(yè)用水提供保障。“十二五”期間,我市將通過對汀溪水庫、竹壩水庫清淤、擴容施工,增加水庫的蓄水能力。
坂頭-石兜水庫也將展開清淤作業(yè),經過脫水和自然干化的淤泥總量預計可達66萬立方米。翔安區(qū)新圩鎮(zhèn)的古宅水庫將進行擴容增蓄建設。
原水輸送
實現(xiàn)各水源聯(lián)合調度
未來廈門的各大水源不再是單個的個體,而將通過聯(lián)網,形成集群,實現(xiàn)聯(lián)合調度,提高危機應急能力。“十二五”期間,我市計劃投資10億元,實施石兜水庫至集美大池輸水管工程,坂頭-石兜水庫、蓮花水庫和汀溪水庫連通工程,高集海堤原水管道遷改工程,汀溪水庫群至翔安輸水工程等。
蓮花水庫建成后,我市還要把坂頭-石兜水庫、汀溪水庫群、蓮花水庫打通,以大同水廠為樞紐,使這幾個水庫實現(xiàn)聯(lián)網互通,形成一個供水網絡,可以互通有無,進一步確保供水的安全可靠。
“十二五”期間,我市還要完成高集海堤原水管道遷改工程、汀溪水庫群至翔安輸水工程,確保原水輸送更加順暢、有效。
應急備用水源
將加快建設步伐
“十二五”期間,我市還將加快建成一批城鄉(xiāng)應急備用水源工程,提高應對特大大旱、連續(xù)干旱和供水安全突發(fā)事件的能力。計劃實施竹壩水庫應急輸水工程、坂頭水庫應急水源工程、坑內水庫應急水源工程、海滄水廠應急水源工程。
“十二五”期間,我市還將加快實施自來水管網延伸工程,著力解決市政給水管網覆蓋范圍內島外農村近10萬人飲水安全問題;加大農田水利建設,在全市基本農田保護區(qū)內,有計劃地推進小型農田水利重點鎮(zhèn)(村)建設,集中力量建設6萬畝能灌能排、旱澇保收的高標準基本農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