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環保廳日前組織專家對練江流域水污染及整治情況進行全面調研。隨后,廣東省環保廳在揭陽市召開了練江污染整治工作座談會,宣布將制訂新的練江綜合整治方案,時間跨度為2014年~2020年,吹響新一輪練江整治的號角。
劣類水成常態,治污不力,“黑練”難解
在練江兩岸藏匿的星羅棋布的工業小作坊中,監測組現場隨機抽測的情況就令人觸目驚心:兩家印花企業外排廢水,發現COD濃度均超過400mg/L,屬嚴重超標。谷饒鎮之前3家無牌無證被關停取締的小作坊中,就有兩家在暗中修補設備,準備重新開工……
據介紹,練江流域常住人口約430萬,人口密度約為廣東全省的6倍以上,大量生活污水直接流入練江。此外,練江流域紡織印染類企業約占重污染企業總數的75%,潮陽區、潮南區和普寧市的印染紡織類企業分別約占全區(市)工業化學需氧量排放量的63.5%、99.1%和95.7%。
畜禽養殖污染也是練江污染的重要客觀因素。據初步統計,流域內共有規模化畜禽養殖場66家、飼養量約33萬頭;散養量約42萬頭,大量養殖廢水未經處理直接排放。現場調研發現,普寧市規模化養殖場沼液處理去向不明;潮陽區順興種養有限公司雨污不分流,大雨時混有豬糞的雨水極易發生溢流,造成面源污染。
主觀原因上,汕頭、揭陽兩地政府推進流域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不大,導致系統性治污不足,甚至有些措施落實不到位。
繼續流域限批,每年淘汰20%重污染企業
“省里將按照廣東省委書記胡春華的指示,組織編制新的練江綜合整治方案,時間跨度為2014年~2020年。”廣東省環保廳廳長李清近日在練江整治座談會上介紹,新方案將詳細制訂每階段的整治任務,每年抓落實。
據了解,練江流域要實施嚴格的環保限批制度,暫停審批新建、擴建制漿、造紙、危險廢物綜合利用和處置等污染項目,并嚴格實施區域污染物削減計劃;制訂重污染企業淘汰計劃,明確關閉、淘汰重污染企業名錄,分年度組織實施,每年淘汰20%,5年內淘汰完畢。
按照規劃,到2015年底前,潮陽、潮南區和普寧市縣城污水處理率要達70%以上,有污水處理廠建設任務的建制鎮污水處理率要達60%以上。對近期不具備進入截污管網條件的1萬人以上沿岸村莊,2015年底前,要因地制宜建成濕地等農村分散式生活污水處理設施。2015年城鎮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0%以上。2014年6月底前,清退禁養區內所有畜禽養殖場及限養區內無法達標排污的規模化養殖場;2014年底前,清退所有未實現達標排污的規模化養殖場。
轉型方可根治
在中山大學水資源與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陳曉宏看來,對于練江流域多如牛毛的小作坊污染源而言,光靠環保部門來罰款查處,實在是難以根治污染。他表示,練江污染源分散,難于管理,要真正解決污染問題,一方面在于執法的細化,深入到沿岸大量分散的小工業作坊進行監管,防止他們直接將污水排入江中。
據西樵鎮一家企業負責人介紹,與小作坊的直接排放相比,實施入園污水統一處理要支付污水處理費,但比起自建設施,成本減少20%以上。西樵鎮的紡織企業從改革開放初期的4000多家,到現在成為紡織產業示范基地的66家,數量一直在減少,產值卻不斷上升,稅收連續幾年保持10%以上增長。
令人稍感欣慰的是,上述思路在練江沿岸的污染重鎮貴嶼開始實踐。貴嶼鎮有電子拆解與塑料回收企業逾5000家。業內人士分析,貴嶼年拆解電子量約100萬噸,每年可提煉上千噸稀有金屬和不少于50噸的黃金,如果用循環經濟的理念規范發展,足以讓貴嶼鎮成為國家戰略物質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