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水資源十分缺乏的新疆而言,水,是新疆發展的命脈。12月25日召開的自治區黨委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充分考慮水資源、水環境承載能力,尊重自然規律,守住“三條紅線”,實施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
“所謂三條紅線,分別指的是水資源開發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區限制納污三條紅線”,12月25日,新疆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李婷說,各地要加快建立符合各地實際的紅線范疇,從制度上推動經濟社會發展與水資源水環境承載能力相協調。
李婷用一連串數據指出新疆實施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必要性,她介紹說:“2012年,全國人均用水量是450立方米,新疆是2464立方米,比全國多出5倍多;全國農業用水量占水資源總量的61%,新疆占91%,比全國高30%;全國廢水排放量占工農業用水的30%,新疆占35%,高出5%。”
在李婷看來,堅持人水和諧,就是要尊重自然規律和經濟社會發展規律,處理好水資源開發與保護關系,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同時,還需妥善解決好引水工程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嚴禁開荒,嚴禁地下水超量開采,嚴格限制高耗水工業項目建設和農業粗放型用水。
“在氣候變化、溫度升高的情況下,新疆水資源的不確定性正在增大。今后需要開展研究的是——如何將農業用水比例繼續下調,是否能大規模地開發地下咸水,農業如何布局、如何節水等問題,”中科院新疆生地所所長陳曦也希望,“今后,人們的關注點應更多引向新疆發展的命脈——水的問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