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近日天氣逐漸變熱,巢湖藍藻問題再次引起人們關注。目前正是藍藻容易集中爆發的季節,巢湖的藍藻情況現在如何?怎樣通過改善水質來徹底治理藍藻?7月22日,記者跟隨“江淮環保世紀行”采訪團一行來到巢湖西半湖,對巢湖藍藻治理情況進行實地探訪。
“巢湖水質目前在劣五類和五類之間徘徊,與過去相比,水質雖然沒有發生根本性轉變,但已經在很大程度上有了改善。”合肥市環保局自然生態處負責人仰禮信坦率地告訴記者。記者在現場看到,在西半湖水質好一點的地方,湖邊竟也長出了一些蘆葦。
巢湖藍藻出現的主要原因,在于湖水中氮、磷含量過高。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巢湖水質變壞主要是由于周邊的工業污染、城市生活污染和農村面源污染。對于前面兩種污染,大家基本有所了解。農村面源污染,主要是農民不合理使用農藥、化肥和農村人畜糞便、生活垃圾、農作物垃圾等所造成的污染。相關數據顯示,在巢湖的污染源中,農村的面源污染占了相當大的比重,應該引起社會高度重視。
為改善巢湖水質,合肥市近年來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也上了眾多水環境治理工程。“要舍得把錢扔到水里去。”對于水環境治理,市政府相關負責人坦言。相關統計數據顯示,2006年至2008年,該市水環境治理投資共24.6億元,比“十五”期間多出2.5億元。為控制工業污染,合肥市今后將嚴格高污染、高能耗的項目準入,不再審批向巢湖排放氮、磷的項目。同時,該市已建設了10多個城市污水處理廠和1300多公里的污水管道,到2010年,全市每天污水處理總規模將達到近100萬噸,力爭實現污水全收集、全處理。
環保專家認為,改善巢湖水環境,徹底治理藍藻,不僅需要政府有所作為,更需要政府、企業、媒體和普通百姓的共同“合力”。“水環境治理是個系統工程,只要全社會共同關心、共同努力,徹治巢湖藍藻污染可以期待。”省環保廳相關負責人說。(記者桂運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