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梅州城區供水迎來了新的發展契機——粵海水務正式進駐梅州。
幾年來,梅州粵海水務有限公司在梅州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始終秉承“生命水、政治水、經濟水”的核心價值理念,以始于客戶需求、終于客戶滿意為服務理念,市民滿意度逐年上升;以保障梅州城區供水安全為中心,加大投入力度,從源頭上確保“有水喝”,從龍頭上確保“放心喝”;穩步推進企業內部改革,不斷提升優質服務水平,“水質好、水壓足、維修快、服務優”成為梅州粵海水務永遠的追求和企業的目標。
梅州粵海水務有限公司董事長鐘榮炎表示公司上下正在認真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今后公司將從源頭到龍頭,從出水口到入嘴口,我們要精心守護好市民用水的每一頭和每一口,讓市民的生命源時時刻刻都是碧水源。
大手筆 投入巨資為有源頭碧水來
保障居民正常用水一直是梅州粵海水務有限公司的核心工作,幾年來,在保障水量上、在供水管道上進行大手筆投入,總計投入4億多元修復、擴容原有水廠、新建供水廠和改造老舊管網等,確保了源頭碧水出,供水不梗阻。
2014年以前,梅州市自來水總公司由于制水產能不足、管網老化、供水設施投入相對滯后等原因,能保證居民用水已屬不易。2014年和粵海水務合作成立新公司以來,隨著資金方面的投入,管理理念、方法的轉變,從嚴抓安全生產到保證水量水壓及不斷提升服務水平,梅州城區供水狀況發生了根本性改變。
首先是擴大產能,除了對原有水廠進行修復改造工作外,還著手推進新城水廠的建設工作。公司在短時間內投入2500萬元高質高效修復了江南水廠一、二期共計5萬噸/日規模生產線;此外還啟動了東升水廠增設DN500原水管工程,通過增設原水管,將東升水廠供水能力由4.5萬噸/日提高到設計規模的6萬噸/日;公司還積極推進新城水廠建設工作。作為梅州城區擴容提質保障性的基礎設施建設工程,梅州新城水廠占地面積約107.01畝,設計總規模20萬噸/日,首期建設規模10萬噸/日。新城水廠計劃總投資約3.23億元人民幣,建設工作有序推進,目前廠區主體結構工程已完工,預計明年元旦可以投產試運行。
此外,公司自籌資金開展管網控漏、老舊小區供水管網改造、打通管網瓶頸、加強測漏和提高維修及時率等一系列工作,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部分區域用水供需矛盾。不斷加快中心城區供水管網改造進度,逐步解決城區個別區域供水水壓低、水量不足的問題,滿足市民用水需求;降低供水漏失率,力爭達到“城市供水企業官網基本漏損率不應大于12%”的要求。2015年至今,公司累計投入3500多萬元,改造了298個小區的供水管網。改造后的小區供水壓力普遍提高了0.1MPa,漏失率普遍由原來的50%-60%降為10%左右,改造效果明顯,小區居民反映良好。今年1-10月份的維修及時率穩定在97%以上。
高質量 日檢月檢健康之源“檢”出來
在日常的生產管理工作中,公司秉承“生命水、政治水、經濟水”的經營理念和使命,始終把保障居民生產生活用水的安全放在首位。
公司成立專門負責水質檢測和管理的水質監測中心,主要負責梅州城區水源水、出廠水、管網水、污水及水處理劑檢測;從源頭管控抓起,設置進廠原水的在線(PH值、濁度)監測,每天對進廠原水日檢10項檢測,每月對進廠原水月檢29項檢測,每年至少開展一次飲用水源109項指標全分析,做到及時掌握飲用水源的水質情況,保障飲用水源安全;建立健全相關制度,完善水質管理和檢測機制,建立質量管理體系。
此外,公司還引進先進的設施設備,提高水質檢測水平,使得出廠水優于國家標準。通過待濾水、濾后水和出廠水的在線(PH值、濁度、二氧化氯)監測和班組人工檢測,指導制水生產,及時調整藥劑投加量;廠級化驗室每天對進廠原水日檢6項和出廠水日檢6項檢測,以監督各班組的生產水質情況;水質監測中心每天對出廠水日檢10項檢測,每月對出廠水月檢42項檢測,每年至少開展兩次飲用水106項指標全分析,及時掌握出廠水的水質情況。
在自來水的輸送環節,通過加強管網水質檢測,保證安全供水。目前,城區共有23個水質采樣點,水質監測中心對每個監測點進行管網水半月檢7項和3個管網末稍月檢42項監測,保障管網水質。通過以上措施,加大管網水質監測力度,保證了供水安全。
公司上下牢固樹立“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切實強化紅線意識和底線思維,堅決克服麻痹大意思想和僥幸心理,對安全生產各項工作進行再動員、再部署、再落實。始終把供水安全放在全局工作的第一位,要求全體員工切實增強應對和處理供水突發事件的應急能力,通過開展“安全生產月”活動,舉行供水事故應急預案實戰演練。
細服務 生命之源從暖心中走來
近幾年,梅州粵海水務有限公司進一步完善服務細則,創新服務方式,大力推行精細化、親情化、定制化服務,不斷提升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配套城市發展,保證城市建設延伸到哪里,供水服務就同步到位到哪里。
開展流程信息化建設,讓服務真正實現精細化。公司從多維度梳理了工作內容、方法、流程、及配套的工作制度、規定等,形成相關管理文件,固化流程,通過減少中間環節,提升工作效率,用戶滿意度大幅提升;推動網上流程審批,促進無紙化辦公。通過互聯網形式進行企務公開,公開績效考核、車輛費用、通訊費用、差旅費用等方面的信息。考核標準也逐項細化分解到各部門,明確了責任部門及完成期限,確保各部門按照考核要求有條不紊地開展各項工作。做到組織、目標、措施“三個落實”,人員、經費“兩個保證”,從而保證考核工作的順利進行。
通過建立內部激勵機制,提高員工積極性。陸續修訂和頒布了《員工手冊》《薪酬福利管理制度》《資金管理及費用報銷辦法》《招標管理實施細則》《合同管理細則》《“三重一大”制度實施細則》等共計100多項管理制度,規范了各項工作流程,為順利推進公司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激發了內部活力;搭建員工寬幅薪酬體系和招聘、競爭上崗的用人機制;提倡多勞多得,工資能升能降,職務提拔和報酬分配方式堅持民主評議,班子集體決策,結果公開,堅持德才兼備用人原則,把能干事、肯干事的人用在關鍵崗位上。
在對員工能力素質方面,梅州粵海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重視培訓,積極培育新生力量。先后制訂了《員工教育培訓管理規定》《新員工培養管理辦法》《新員工導師管理辦法》等培訓制度,明確了培訓重要性,使培訓工作有章可循。水質信息的公開化則大大地提升了梅州粵海水務公司的服務形象。水質信息涉及到千家萬戶的利益,公司把水質信息放在公開透明的平臺下,讓市民更加放心、更加安心。
污水凈化達標排放
梅州粵海水務現有2間污水處理廠,即第一、第二污水處理廠,污水處理能力合計為10萬噸/日,主要收集處理市區江南和江北片區的城市生活污水。
第一污水廠位于梅江區江南馬鞍山,該項目主體工程于2003年3月動工,2004年3月竣工并投入試運行,日處理規模為5萬噸/日,設備運轉正常,出廠水水質穩定達標。排污現場設立了出水COD、流量、視頻在線監控系統和規范化標志,出水在線監控系統已與上級環保部門聯網。江南截流輸污一期工程已于2009年1月20日配套完善并投入運行,在水量及水質方面為發揮污水處理的減排效益提供了基本保障。
第二污水廠是梅州粵海水務有限公司成立以來的第一個工程項目,位于東升馬鞍山原管道煤氣廠,于2013年8月29日開工建設,2014年7月正式投入運行,主要收集處理芹洋新區、東山教育基地和江南片區的城市生活污水。污水經市政截污管網進入處理區,處理達標后排放至梅江河,污水處理能力為5萬噸/日。
該污水廠采用布局緊湊、占地面積小、空間利用率高、自動化程度高、操作簡單、耐沖擊負荷能力強的改良SBR工藝,改良SBR系統分為三個區:選擇區、接觸區和主反應池,SBR反應池的運行操作由進水、反應、沉淀、潷水和待機五個階段組成,大大提高了污水處理能力。
梅州第二污水廠的建設,彰顯了粵海集團作為一家大型國有企業高度的社會責任感以及強大的執行力、凝聚力和戰斗力,發揮了粵海集團“關鍵時刻站得出來,危難關頭豁得出去”的中流砥柱作用,為梅州片區的戰略合作打下了堅實基礎。
回顧過去,梅州粵海水務有限公司凝聚點滴之力,一步一個腳印,在穩健的發展中不斷壯大。展望未來,梅州粵海水務將砥礪前行,把梅州片區的業務做大做優做強,業務范圍將涵括原水、自來水、污水處理、水環境綜合治理等整條水產業鏈。
在做好現有項目的同時,公司正積極與市縣兩級政府密切溝通,爭取進一步拓寬合作范圍,以期在水環境綜合整治項目、自來水供應項目和引水項目等方面加強合作。
不忘初心,砥礪奮進,梅州粵海水務將成為粵東西北地區最具活力、最有價值、最富社會責任感的水務企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