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經濟和綠色工業已是大勢所趨。溫家寶總理近期也提出要采用鐵的手腕淘汰落后產能。為此,工行、中行等銀行紛紛布局綠色信貸和綠色金融。
到今年5月底,工行直接用于綠色信貸項目的貸款余額達到4200億。截至一季度末,中行投放綠色工業的信貸資金已突破1800億元。
工行信貸業務總監劉子剛在“2010年中國綠色工業論壇綠色金融分論壇”上表示,工行已經將客戶的環保風險進行全面分類和管理,這個基礎性工作工行在整個銀行業中做得最完備,目前工行把近7萬戶的貸款按照四級九類標準全面進行劃分,對于不同環保分類的客戶采取差別化管理。
工行將進一步研究推出涉及綠色信貸的產品和業務的新流程模式,重點探索和實踐與碳排放、節能減排有關的新產品。
中行副行長陳四清介紹,今年上半年,中國銀行已就風電、節能、環保、新能源汽車等九大綠色產業深入開展研究,率先提出了綠色新型產業的信貸策略。下一步,中行將主動落實國家關于產業、節能、環保等方面的政策要求,進一步細化相關的信貸資源。
陳四清表示,中行將重點支持技術水平成熟、市場環境完善、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水電、風電、核電等產業的發展,大力扶持工業、交通、電網、家庭等節能領域及相關設備的制造,積極支持城市生活的污水處理、工業污水處理等減排效益突出的產品。中行還側重促進清潔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的規?;?、集約化發展。
在創新產品與服務方面,中行將在投資銀行領域,通過風險投資、IPO前置,以及幫助綠色企業IPO上市的投行業務,來幫助企業獲得信貸資金以外的支持。
作為后工業時代的高端經濟模式,綠色工業具有資本密集型、技術密集型和知識密集型的運行特點,對金融的依賴性更強,對金融服務的要求更高。
“從低碳信貸到低碳銀行,還存在很大的差距。迫切需要進一步加快綠色金融體系的建設,迅速提升銀行業服務綠色經濟的水平。”陳四清說。
他認為,應允許商業銀行試水碳金融的衍生工具,允許條件成熟的部分中外資銀行適當參與碳金融衍生市場的交易,擴大碳交易的市場規模。商業銀行應積極創新低碳金融產品,積極研發以排污許可證作為抵押品的創新型金融產品,積極探索創新體系。(田文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