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來水公司這方面投入的確很大。”昨日,17名居民生活用水價格調整聽證會代表先后參觀了市污水處理廠和市自來水六廠。自來水六廠投資9億元建成、正處于試運行的C廠區全自動水處理工藝,首次向市民開放。據了解,C廠區本月底正式投入運營后,每日可增加40萬噸水的日處理量,現階段成都供水緊張將得到徹底緩解,應對緊急污染也將更加從容。
供水能力
每日可節余27萬噸
物價局組織這次參觀水六廠,其目的是想讓聽證代表們直觀了解自來水的處理流程。此次共有10名消費者代表、2名專家代表,以及5名行業代表參觀了公司新建的C廠區。
據李偉稱,目前市自來水公司日供水能力為138萬噸,而中心城區日用水需求量峰值達到151萬噸,無法達到全國普遍的33.3%的儲備水平。5月底C廠區投入使用后,新增40萬噸水處理量,日供水總量將達到178萬噸,完全可以保障全市的用水量,理論上每日還將有27萬噸水節余。水六廠C廠總投入9個億,包括2米2口徑的輸水線長26公里。
應對污染
全自動應急處理更及時
水源安全始終面臨著風險。去年7月份泥石流以及今年4月2日柏木河水污染就是風險的體現。為把水源風險對自來水的影響降到最低,C廠投資1400萬元,在取水口建成了一個應急處理系統,可確保日處理140萬噸的能力。當污染發生后,全自動的應急處理系統,將更加快速、精確地進行配藥應對污染。如應急處理系統中采用的500公斤的活性炭自動抓放、自動切包工藝,徹底改變過去依靠人工的歷史,提高應急處理效率。
代表走訪:水質有保障漲價可以理解
17名水價調整聽證代表昨參觀市污水處理廠和市自來水六廠
昨日下午2時許,聽證會代表一行人,在成都市自來水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偉的帶領下,走進了自來水六廠新建成的C廠區。在這里,水在高速旋轉的處理設備中卷起了一圈圈白色泡沫,其中的顆粒雜質經設備作用后,水變清了。
“這些裝置是全自動的,工作人員在調度中心即能操作。”李偉說,C廠區的這些設備全是2008年底經濟危機最嚴重時從國外引進的,至少節約了1800萬元。另外,由于全自動設備的使用,提高了水處理的效率,C廠區全廠工作人員只有30名,12小時一班,每班只需5名工作人員。水質還將更加安全。
◎觀后反應
市民代表:
理解漲價監管應加強
“這套自來水處理設備確實很現代化。”市民代表吳壽兵說,通過參觀水廠,對自來水的處理流程有了一個基本了解,并更信賴成都的自來水水質。“自來水廠的投入確實很大,我倡議大家節約用水。”吳壽兵深有感觸地說。
另一名市民代表趙國勇表示,參觀自來水生產流程,更清楚錢具體用在了哪些地方。“來之前,我走訪了7個小區、34戶家庭的意見,大多數市民都對調整水價表示理解,部分市民認為漲得多了點。我希望政府能夠加強監管,確保資金能切實用到成都市水資源和水環境的治理改善上。”
專家代表:
漲價應由各方共同承當
專家代表袁敏律師在參觀了C廠區之后,表示水價涉及民生,應充分考慮政府、企業與用戶之間的關系。
專家代表彭遺柱也表示,參觀了污水處理廠和自來水六廠后,了解了企業運行的確需要很多資金,以至少保證企業簡單再生產和擴大再生產的需要。在此過程中,政府應充分考慮消費者、企業與政府需要各自承擔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