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記者 董珺】到訪上海世博會的威立雅環境集團CEO安東尼?弗萊羅23日表示,將整合旗下固廢處理、水務、能源及交通四大業務板塊的在華業務。
弗萊羅對《財經》記者解釋說,中國快速城市化過程中帶來的綜合環境問題需要威立雅打通原本獨立運行的業務單元。“污水需要能源進行處理,處理后的排放過程會產生污泥,而這些污泥是可以進行生物提煉并用于發電的。這些電可以替代現有能源進行新的污水處理,從而減少有害物質產生。同時,中國大力發展清潔車輛,這涉及到電池回收問題,因此在公共交通與固廢處理方面也可以建立新的聯系。”
威立雅環境集團是全球最大的環保集團,目前已在中國累積投資超過20億美元,于大陸及港澳臺地區的41個城市擁有68個項目,但中國業務僅占其全球業務3%。
“轉型中的中國充滿商機,威立雅已經在此從業15年,我們希望能夠繼續擴大在中國的業務。”弗萊羅說。
威立雅水務6月在成都簽署了一份日處理量4萬噸的污水處理項目。與動輒幾十萬噸的城市供水項目相比,這一項目幾乎沒有引起外界任何關注。但威立雅水務此前已經近兩年沒有在華獲得新的業務。
“我們當然不滿足于零散的項目,現在各個板塊都有大項目在談,只是還沒到公開的時候。可以肯定的是,固廢處理是威立雅中國未來的重點。”威立雅中國CEO穆橋石23日對《財經》記者說。
弗萊羅稱,隨著中國經濟率先復蘇,中國對于環境服務領域的技術和質量需求也將急劇增長,威立雅集團將繼續與地方政府合作,通過委托管理模式運營相關業務。
弗萊羅表示,整個環保事業在未來10-15年會發生快速演變,現的技術創新只進行了一半,威立雅不僅會移植海外技術到中國,也會在中國本土進行技術創新工作。
談及水價問題,弗萊羅認為, “水是公共服務品,水的數量和質量是由政府來制定的。目前中國沿海城市的水價只有歐洲平均水平的1/11,而這些地方的生活水平是否也僅是歐洲的1/11呢?當然,中國的供水質量與歐洲也還有一定差別。但提升質量需要更高成本,也就意味著水價要相應提升,對于政府來說便面臨著更復雜的社會利益協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