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寧波網訊 從廚房、廁所排放出來的生活污水,經過一條條固定管道,乖乖地按規定方向流進村里一個約400平方米的阿科蔓氧化塘凈化,原來渾濁不堪的污水變成了清澈的水流,嘩嘩地流向附近農田……這是記者日前在慈溪周巷鎮長勝市村看到的場景。
慈溪市自2003年開始探索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試點工作以來,至目前已成功建立了利用河溝池塘實施的阿科蔓技術模式、便于污水集中收集的生態濕地處理模式、農村分散型住宅的生態小濕地處理模式、雨污分流后的接管模式、不占土地適用于道路的凈化型治理模式和有流動水源區域的生態修復模式。
多年來,由于農村生活污水不經處理直接排放,嚴重制約了慈溪水環境質量的改善,導致當地平原河網水質惡化,水質呈逐年下降趨勢。根據當地環保部門監測,三年前,慈溪90.9%的河網為劣5類水質,屬重度污染,完全失去水體使用功能。為此,該市結合市域污水治理工程,在各鎮編制排污規劃的同時,委托寧波大學編寫《慈溪市農村環境保護規劃》,全面實行以生活污水治理為重點的農村環境保護工作。
截至目前,慈溪累計有69個村開展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試點,飲用水源保護區內有13個自然村實施了生活污水治理,占自然村總數的一半。同時,在無法納入市域污水處理廠的農村,有15個村建起集中式治理設施,34個村建起分散式治理設施,7個村建起雨污分流工程。此外,該市還建設了18座農村公廁糞便集中處理中心,日處理總規模已達395噸,并全面啟動農村漏底化糞池的改造,為實現農村公廁糞便零排放創造了條件。
環保部門對當地河網水質的最新監測顯示,通過生活污水等水環境治理工程的實施,慈溪農村水環境質量已得到顯著改善,當地河網水質劣5類比例已由2006年的90.9%下降到50%。
記者 王量迪 慈溪記者站 趙科 盧萌卿 孫云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