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1月13日從貴州省生態環境廳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2021年貴州省在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方面取得階段性成效。截至去年12月底,全省完成520套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提質增效任務、400個行政村農村環境整治和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務、6個農村黑臭水體整治任務。
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是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重要內容,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舉措。生態環境部明確了各省“十四五”農村環境整治、農村污水治理、農村黑臭水體治理等目標任務。結合貴州省實際,省生態環境廳加緊研究謀劃“十四五”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編制《貴州省“十四五”土壤、地下水和農村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制定《貴州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結合貴州省鄉村振興引領示范縣、重點推進縣、夯實基礎縣劃分標準,分類細化各地“十四五”及年度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目標任務,優先治理納入國家監管清單的較大面積農村黑臭水體。在治理模式上,堅持以分散治理為主,集中治理為輔,因地制宜采取納管處理、集中處理、分散治理、資源化利用等模式。在處理工藝上,大力推進運行費用低、管護簡便的成熟治理技術,優先選擇三格式化糞池+厭氧池或小型人工濕地、植草溝等無(微)動力的生態處理技術。同時,堅持問題導向,優先考慮赤水河流域、烏江流域等水環境敏感區域,重點治理飲用水源保護區、黑臭水體集中區域、中心村、城鄉接合部、旅游風景區,加強與特色田園鄉村·鄉村振興集成示范試點建設相銜接,因地制宜開展污水處理與資源化利用。對納入監管的農村黑臭水體,實行“拉條掛賬、逐一銷號”。堅持以房前屋后的河塘溝渠和群眾反映強烈的黑臭水體為重點,分期分批推進農村黑臭水體治理,逐步解決農村水環境突出問題。
此外,加強與農業農村部門對接溝通,結合農村戶廁改造計劃和推進情況,將廁所糞污與污水協同處理。對暫不具備污水處理條件的改水廁地區,要在糞污處理設施選型、設計規模和施工建設等方面,預留后續污水處理空間。通過建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臺賬,明確責任單位和完成時限,壓實責任,確保工作落小落細落實。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和農村黑臭水體整治工作納入重點工作調度內容,先后8次采取召開騰訊視頻會議調度和現場調研的形式,幫帶指導市(州)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協調解決困難和問題。對工作推進相對緩慢的地方,強化工作措施,安排專人負責現場督促指導。并結合貴州省農村人口居住相對分散、環境容量較大的特征條件,以充分利用生態系統自凈能力為突破口,以村民自用、生態消納、農田灌溉、糞肥還田為主要途徑,研究探索農村生活污水資源化利用模式,科學務實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
據悉,按照目標要求,到2025年底,全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力爭達到25%,納入國家監管的農村黑臭水體整治率達到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