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清南川河水緩緩流淌,兩岸風光清新秀麗。來自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辦公室的消息,西寧市加快推進南川河流域水環境生態補償機制改革,構建起以水質、水量為關聯雙要素的跨界斷面橫向補償機制,推動南川河流域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湟水流域(西寧段)出境斷面水質持續向好。
近年來,西寧市建立水環境質量橫向補償機制,在南川河設老幼堡、奉青橋、六一橋、七一橋4處水質監測斷面,分別確定責任主體為湟中區政府、南川工業園區管委會、城中區政府、城西區政府。按照“保護者受益、使用者補償、污染者受罰”原則,明確生態補償標準,以各斷面每月達標情況作為補償依據,有效提高各責任主體開展河道保護治理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全年大部分月份水質優于目標水質,先后發放補償資金1056.05萬元。
在開展水質橫向補償的基礎上,探索提出水庫水量補償制度。根據每年供水量對大南川水庫補償,激勵大南川水庫每年向南川河穩定供水,在枯水期多向南川河補水。2019年和2020年,大南川水庫分別向南川河供水681.22萬立方米、700萬立方米,均超過目標供水量,南川河水量得到充分保障,為改善河道生態環境質量發揮重要作用。
構建起黨政主導、部門聯動、責任明確、協調有序的組織體系,推動形成協同治理南川河水環境的良好氛圍。建立績效考核綜合考評機制,通過補罰分明的獎懲機制,激發各責任主體自覺增強水污染治理的主動性,促進南川河流域水環境的長效治理,并逐步帶動流域生態農業、休閑旅游業發展,推動實現生態惠民、利民、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