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進村鎮水環境治理?如何保障村鎮居民的健康飲水?7月4日,由中華環保聯合會、上海大學、重慶市科學技術研究院、重慶大學、中國工程科技發展戰略重慶研究院聯合主辦的2021村鎮水環境治理產業與發展論壇暨村鎮環境治理技術設備展覽會在渝舉行,與會嘉賓圍繞“持續推進鄉村環境改善,積極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的主題展開了深入交流。
全國工商聯原副主席、中華環保聯合會主席孫曉華,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副部長級干部趙華林,中國工程院院士侯立安、潘復生、吳豐昌、徐祖信、任洪強出席論壇。
“我國97%以上的國土是鄉村,正是從這個角度講,保護生態環境、維護生態安全的重點任務不在城市,而在鄉村。”趙華林表示,鄉村生態保護需要系統考慮,要與鄉村生產、生活方式相適應相協調。
他還特別強調人才振興對于鄉村振興的重要作用,在他看來,這不是僅僅靠農業高等院校可以滿足的,要大力發展面向農村的職業教育,加快推進職業院校布局結構調整,有針對性地設置專業和課程,培養大批鄉村振興人才,以此更好地滿足鄉村產業發展和振興需要。
“‘健康中國’已上升為國家戰略。中國的深厚根基在農村,因此健康鄉村建設勢在必行。”中國工程院院士、火箭軍工程大學教授侯立安表示,飲水健康是健康鄉村建設的核心內容,實現“有水喝”到“喝好水”是健康鄉村建設的長期奮斗目標。
在他看來,健康飲水是當代居民的追求,這是在滿足水質安全、水量充足的前提下,長期飲用可以促進人體健康的水。要以創新驅動發展,研發新興水環境保障技術,立足模式創新,發展鄉村健康飲用水綠色工藝,促進水環境質量改善。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吳豐昌表示,水生態環境安全是國家水安全的核心。近10年來,我國水環境質量持續好轉,2020年I-III類優良水體斷面比例達到83.4%。
誠然,水生態安全和水環境質量還面臨諸多問題和挑戰。他認為,新時期我國水生態環境安全戰略應當“控風險、強管理、提能力、保健康、促發展、升保障”的總體思路,統籌協調水生態、水環境、水資源、水文化和水安全,提升生態服務功能與福祉,持續發揮科技創新在高質量發展中的支撐和引領作用,實現生態環境質量根本好轉和生態文明建設的目標。
中國工程院院士、同濟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徐祖信分享了她的團隊在我國東部農村開展的污水生態處理技術實踐。
“農村污水治理技術要強調簡便、經濟。”她表示,選擇適宜的農村污水處理技術方法,并不是要追求高技術、高標準,而是要因地制宜選擇技術體系。另外,要重視農村污水處理的簡便性和經濟性,盡量實施資源化利用,并通過建立專業化的運維體系,保證污水處理設施的有效運行。
“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加強鄉村生態保護與修復,加強鄉村水環境治理,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重科院黨委書記何平表示,近年來,該院圍繞生態環保領域建立了重慶市首席專家工作室、重慶市海綿城市建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中加三峽水域科學研究中心等重點平臺5個,承擔各類國家及省部級行業科研項目50余項,取得了積極成效。
其中,首席專家工作室領銜專家雷曉玲及其團隊研發出超濾膜一體化集成裝備系列技術及產品,形成村鎮安全飲水解決方案,已在全市7個區縣指導建成示范工程32座,解決了50萬以上村鎮居民的安全飲水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