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個地表水監測斷面達標率為100%;PM10與PM2.5平均濃度均達國家二級標準;1641個村莊實施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在2020年“十三五”的收官之年,湖北省十堰市生態環保工作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
成績催人奮進且來之不易。十堰市生態環境局局長夏濤說,這是多年來十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生態環保工作并強力推進的結果,也是十堰各有關部門與各縣(市區)通力配合的結果。
保水質:37個地表水斷面達標率為100%
走進十堰市神定河河長辦公室,墻上一塊2020年神定河口水質自動監測指標變化趨勢圖表格外引人注目。
據了解,這塊圖表是專門用來記錄每天神定河水質監測結果的,從中可以看出,去年全年神定河水質達到或好于Ⅳ類天數超過250天,年均水質達到Ⅳ類。
神定河是十堰大力整治不達標河流見成效的縮影。2011年,在匯入丹江口庫區的12條河流中,十堰市有神定河、泗河、劍河、犟河、官山河5條河流水質不達標。
這5條不達標河總水量雖不到庫區水量的1%,但十堰市卻付出了100%的努力,確保“一江清水入庫”。
為啃下5條不達標河流治理這一“硬骨頭”,2012年底以來,十堰市不等不靠,編制出5條不達標河流治理方案,并將其治理納入“河長制”,由市政府主要負責人任“河長”大刀闊斧地進行整治。
近8年來,十堰市自籌資金30多億元開展五河治理,探索建立“截污、清污、減污、治污、控污、管污”綜合治理體系,“五河”污水處理能力累計增加至50萬噸/日,清除污泥和垃圾561萬噸,整治排污口590個,完成河道清淤138公里;建成生態跌水壩16座,建設生態河道130公里;建成清污分流管網1400多公里。
十堰市還清理網箱18.2萬只,關閉規模化養殖場134家,關停并轉高污染、高耗能企業560家;強力推進十年禁捕,1500艘有證漁船全部上岸拆解,6400多艘“三無”船舶全部分類處置,3000多名漁民全部“洗腳”上岸。
經過8年持續攻堅,官山河、犟河、劍河已持續穩定達到國家地表水Ⅲ類以上水質標準,神定河、泗河消除劣Ⅴ類,達到Ⅳ類,“五河”治理被列入全國黑臭水體治理典型。
通過努力,丹江口庫區水質長期保持在Ⅱ類標準,全市37個地表水斷面達標率由2015年的88.2%上升為100%,達到或好于Ⅲ類水質的比例占97.3%,十堰市中心城區黑臭水體全部消除。
提氣質:PM10與PM2.5兩項指標達國家二級標準
2020年,十堰市中心城區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347天,達標率為94.8%;PM10平均濃度為54微克/立方米,PM2.5平均濃度為33微克/立方米,均達到國家二級標準。
監測數據顯示,2020年十堰市環境空氣質量為有監測數據以來的最好水平。十堰市大氣辦有關負責人余宏云表示:“好空氣不能靠風刮,十堰環境空氣質量持續改善,得益于多年來十堰強力打好藍天保衛戰‘組合拳’。”
十堰市實施大氣治理管控第三方巡查制度,堅持365天不間斷現場巡查,每日交辦,每月通報,使各類大氣環境問題無處遁形;
建立城區鄉鎮(街道)空氣質量考核機制,每月對城區18個鄉鎮(街道)空氣質量進行考核排名通報,對排名靠前的鄉鎮(街道)予以獎勵,對考核排名末位的鄉鎮實施約談曝光;
完善大氣污染防治監控體系,在城區建設109座空氣質量監測微站、30套工地揚塵自動監控系統和道路移動檢測裝置,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在大氣污染管控中的作用;
推進工業企業廢氣減排,完成4個新型干法水泥企業脫硝設施建設、關停兩家高排放熱電廠;推進雙星東風4.0新工廠搬遷優化升級、東風公司所屬企業園區搬遷管理;
加強機動車尾氣治理,建成機動車尾氣監測線59條,累計淘汰老舊車輛2.12萬輛,全面實施非道路移動機械建檔立卡和排放監管;
開展秸稈露天禁燒和綜合利用,對重點縣區鄉鎮實行駐點督查,將中心城區及周邊388平方公里范圍設為禁燒區。
通過努力,2020年十堰市城區PM10平均濃度為54微克/立方米,較2015年下降34.1%,達到國家二級考核標準;PM2.5平均濃度為33微克/立方米,較2015年下降35.3%,連續7年下降,達到國家二級考核標準;優良天數達347天,位列全省第三。
穩土質:1641個行政村實施環境綜合整治
“這個污水處理站埋在地下,我們組80多戶村民的生活污水全部在這里處理達標后流進蓄水池,可用來澆地澆菜、村莊綠化……”走進丹江口市三官殿辦事處高家村一組,村民張某指著村頭一座花園式污水處理設施介紹說。
據了解,2015年以來,十堰市積極爭取投入資金12.27億元,在全市10個縣(市、區)1641個行政村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行政村治理覆蓋率達到87.5%,整治力度及成效位居全省前列,整治內容重點包括生活污水、生活垃圾處理等。
整治過程中,十堰市累計添置垃圾桶約30萬個,垃圾中轉箱約1萬個,垃圾收集清運車輛2000多輛;建設庭院式污水處理設施550座,集中式污水處理設施1527座,水肥一體化設施507座,配套建設污水收集管網1550千米。
在此基礎上,十堰市還建立了日常監管機制,編制印發《十堰市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生活污水治理設施運維管理辦法(試行)》,對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運維情況實行季度考核,倒逼問題整改,實現長效管理。
多年來,十堰市堅持以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兩山”實踐創新基地建設為抓手,不斷提升十堰市生態文明建設水平。全市累計創成生態鄉鎮135個、生態村1523個,省級以上自然保護區12個,8個縣(市、區)全部建成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市、區)。十堰市還率先在湖北省成功創成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和全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
此外,十堰市還通過開展免費乘公交、環保進課堂、環保“一日游”等一系列實踐活動,使公眾的生態文明意識得到增強,目前,公眾對生態文明建設的知曉度和滿意度分別達94.94%和9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