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為全面改善關川河流域水生態環境質量,安定區委、區政府始終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為主線,以推進生態環境突出問題整改為重點,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目標,精準發力、綜合施策,關川河水質明顯改善,水質達標率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今年前8個月達標率達到62.5%,特別是6、7兩個月斷面水質達到Ⅲ類水質,優于Ⅳ類考核標準要求。
2016年中央環保督察反饋關川河生態環境問題以來,安定區委、區政府進一步提高認識,高度重視,綜合施策,多管齊下,從河道環境綜合整治、排污口規范化整治、污水集中收集處理、工業廢水污染治理、再生水利用等5個方面扎實推進關川河流域綜合治理。但受生態流量不足、關川河自凈能力弱、部分污水直排等因素的影響,2017年至2019年3年內水質達標率僅為2.9%(劣Ⅴ類水質占82.9%),其中2017年全年水質為劣Ⅴ類,2018年除1月份冰封期未采樣外、其余11個月均為劣Ⅴ類,2019年水質達標率僅為8.3%(劣Ⅴ類水質占50%)。對此,區委、區政府邀請中國環科院專家現場調研,詳細把脈問診、查找病因、對癥下藥,制定了《定西市關川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實施方案》,扎實推動關川河水環境治理,目前已取得階段性成效。
一是高位部署推動落實。區委、區政府把關川河水生態環境治理工作作為一項政治任務來抓,聚焦工作重點,按期召開水污染防治工作領導小組會議,認真研究部署,定期聽取匯報,協調解決突出問題。制定科學治理方案,簽訂目標責任書,逐一分解任務,緊盯時間節點,強化工作舉措,進一步明責加壓,統籌推動任務落實。二是全面履行主體責任。各鄉鎮、街道和行業主管部門認真履行“管發展必須管環保、管生產必須管環保、管行業必須管環保”的原則,將關川河污染防治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堅持科學防治,創新方式方法,健全工作機制,強化聯防聯控,狠抓重點任務落實。三是搭建防治監管閉環。充分發揮“河長+警長”管理制度優勢,采取日常巡查、專人檢查的方式,開展常態化監管檢查,定期排查消除各類水環境風險隱患,及時發現制止河道傾倒垃圾、排放污水、亂采亂挖等污染問題。督促重點排水企業完善治污設施并正常運行,強化在線監管,規范排污行為,確保污水達標排放,搭建形成各司其職、權責明確、齊抓共管的關川河污染防治監管閉環。四是實施重點項目建設。搶抓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機遇,市區兩級籌資32700多萬元,實施城區污水管網維修改造、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關川河主河道生態整治、50萬方調蓄池、重點鎮污水管網連同、關川河翻板壩清淤、河道堤防等重點工程,以項目建設推動落實河道垃圾清理、河道疏浚、排污口整治、廢水治理等綜合整治措施。銜接爭取引洮生態用水,科學合理確定生態補水量和補水時段,實施均衡補水。同時,2019年度積極謀劃的總投資為2.162億元的黃河流域關川河水環境生態綜合治理項目,納入了中央重大項目管理庫,已開始分階段組織實施,持續推動關川河流域生態環境治理工作科學化、規范化、系統化。五是提升河道自凈能力。嚴把河道采砂審批關,大力推進生態環境保護源頭管控,規范采砂場開采行為。加強河道沿岸水土保持,采用砂粒置換淤泥,實施河道平整,防止沿岸泥土被雨水沖刷進入河道累積,逐步恢復河道自凈能力。
河道治理事關群眾切實利益和生活質量、事關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事關中央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安定區將進一步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加強協同配合,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統籌推進關川河流域治理各項任務落實,打造水清岸綠的生態河道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