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場調研時,我們發現聊城城區青年渠、青周渠等黑臭水體整治效果已初步顯現。”近日,市住建局城建科科長李紀剛在接受采訪時說。
青年渠水城華府段黑臭水體、青年渠魯化路二干渠至花園路段黑臭水體、青年渠濱河實驗小學南鄰黑臭水體3處黑臭水體分別位于青年渠的上、中、下游,以前非汛期大部分河道呈干水狀態,由于溝渠附近為居民區,大部分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溝渠,匯水區域內也未實現雨污分流,雨天雨水夾雜污水直接排入河道,加之水體本身自潔能力弱,生態平衡遭到破壞。
9月9日,記者在青年渠看到,該渠全線進行了補水,昔日的黑臭水體已不見蹤影,兩岸柳枝搖曳綠樹成蔭。2019年我市出臺了《聊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攻堅戰作戰實施方案(2019-2020)》,指出從2019年至2020年通過兩年努力,全市建成區將基本消除生活污水直排口,基本消除城中村、老舊城區和城鄉接合部生活污水收集處理設施空白區。加快建成區污水管網建設,到2020年城市建成區基本實現污水管網全覆蓋、污水全收集,市城區建成區黑臭水體消除比例高于90%,縣(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消除比例達70%。經過努力,今年年底前,我市將基本消除建成區黑臭水體。
“近年來,各責任單位通過采取控源截污、垃圾清理、清淤疏浚、生態修復等措施,對中心城區的10處黑臭水體進行了徹底治理。”李紀剛介紹,我市加快推進海綿城市建設,截至目前,城市建成區25%以上的面積達到海綿城市標準的目標基本實現。
下一步,我市將進一步加強日常巡查管理工作,確保溝渠沿線無直排口、渠內無垃圾,及時清淤、疏浚、抽排滯留水體,盡快完成雨污分流建設,確保污水應收盡收并得到有效處理。同時,我市把公眾參與和監督作為長效管理的主要手段,及時公布整治計劃、達標期限、責任單位及責任人,每季度向社會公布整治工作進展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