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綿城市”以“慢排緩釋”和“源頭分散”控制為主要規劃建設理念,追求城市人水和諧,已經成為很多國家城市建設的重要選擇。
法國巴黎:
形態不一,提升循環
法國作為現代城市雛形起源國之一,其境內不少主要城市特別是巴黎的排水、防澇以及雨水循環處理的設計思路極具特色。
巴黎的水循環系統堪稱世界范圍內大都市中的典范。1852年,著名設計師奧斯曼主持改造了被法國人譽為“最無爭議”并基本沿用至今的水循環系統。奧斯曼的設計靈感源自于人體內部的水循環。他認為,城市的排水管道如同人體的血管,應潛埋在都市地表以下的各處,以便及時吸收地表滲水。城市的排污則如同人體排毒,應當使污物沿管道排出城鎮,而不是直接傾瀉于巴黎的塞納河內。奧斯曼的這一設計理念避免了巴黎市在暴雨時的地表徑流量大幅增加,緩解了瞬時某一地域的排水壓力。目前,法國正逐步施行雄心勃勃、擬投資額高達1000億歐元的“大巴黎改造計劃”。根據該計劃,巴黎會進一步完善和維護既有的城市水循環系統,同時還將在該市多個地點增添蓄水、凈水處理中心,提高整個城市對雨水的收集與再利用。
英國倫敦:
源頭入手,一舉兩用
為解決日益嚴重的水資源短缺問題和提升倫敦等大城市的市政排水能力,英國政府積極鼓勵在居民家中、社區和商業建筑設立雨水收集利用系統,以從根源上解決上述兩大問題。
近年來,隨著水價不斷攀升,越來越多的家庭開始使用雨水收集系統。當前英國家庭的雨水收集系統多用于滿足家庭灌溉、洗衣等非飲用水需要。居民多在家中設置1000升至7500升的儲水罐,雨水直接從屋頂收集,并通過導水管簡單過濾或者通過更為復雜的自凈過濾系統過濾后導入地下儲水罐儲存。
一直以來,英國政府都在采取立法手段,通過《住房建筑管理規定》等法律規定,間接促進家庭雨水回收系統的普及。在2006年至2015年間,英國政府針對新建房屋設立1到6級的評估體系,要求所有的新建房屋至少達到3級以上的可持續利用標準才能獲得開工許可,而其中最重要的提升等級方式之一就是建立雨水回收系統。2015年之后,英國政府為更有針對性地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直接要求單一住房單元的居民每天設計用水量不超過125升才能獲得開工許可。這一規定也要求開發商和居民更加積極地在家中建立雨水回收系統。
英國大力推動大型市政建筑和商業建筑的雨水利用。大倫敦區最成功的節水典型就是倫敦奧林匹克公園。園內主體建筑和林地在建設過程中建立了完善的雨水收集系統。通過回收雨水和廢水再利用等方式,這一占地225公頃的公園灌溉用水完全來自于雨水和經過處理的中水。此外,公園還將回收的雨水和中水供給周邊居民,使周邊街區用水量較其他類似街區下降了40%。公園周邊居民的每天人均用水量也下降至105升,遠低于倫敦地區的平均水平144升。
英國政府和雨水再利用管理協會調研認為,英國利用雨水回收系統在提升水資源利用率方面仍有巨大的潛力。數據顯示,以當前倫敦地區典型住房計算,在倫敦地區年均600毫米降水量情況下,每所房屋(屋頂面積100平方米)每年可回收5.4萬升雨水。英國政府預計,如果所有新建住宅都設置雨水收集裝置,未來英格蘭地區年均回收雨水量將達到2.8億立方米;如果新建商業用地也設置類似的裝置,則回收數量能夠翻倍。